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心客座研究员孟庆波赴中国石油大学讲学

发布人:谢莉        发布日期: 2017-07-09    浏览次数:

7月5日,本中心客座研究员孟庆波应邀赴中国石油大学讲学。孟庆波的讲座题目是“中外文化交流史视角下的汉学与翻译”,署名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在讲座中,孟庆波以中外文化交流史为宏观背景、以历史上的中外互译为切入点、以学术史研究范式下汉学与翻译的交叉互溶为目标,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讲座。

该讲座提出,翻译乃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它普遍存在于个体以及群体的对外接触与交流中。而以汉晋隋唐时期的印度佛教文明和明清以来的西方文明为代表,中华文明始终有一个外在的接触与交流对象。从史实上看,佛教东来以及西学东渐、中学西传都是以翻译为其肇端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翻译乃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必然环节。文化的接触与交流总是以对对方的了解、研究逐渐加深为结果的。当对对方的研究逐渐深入时,它必然会具备学术性而最终衍化成一种独立的学术型态。涉及到中外文化的接触与交流,汉学则因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研究而萌生。因此,我们主张,汉学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不难看出,相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翻译是必然环节,汉学是必然产物,二者可谓紧密交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二者的概念内涵甚至几乎重合。中国人办的外语学科不能仅仅研究西方文化。如果说无力胜任中国文化研究的话,包括历史在内的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却是外语学科将眼界稍稍拓展即可开发的一座富矿。加之,翻译是外语学科的一个固有领域,汉学研究作为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外语学科近年来事实上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如何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大背景下,把外语学科的学术力量向海外汉学研究适度转移,由熟知的领域渐次扩展至新的领域,正日益成为各外语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学院打造新增长点的普遍问题。我们主张,外语学科应当立足中国的学术本位、发挥本学科的语言优势,以中国文学的西传、中外典籍的互译与比较为切入点进入汉学研究领域,在翻译研究与汉学研究之间尽力打通壁垒,力争在汉学研究领域内打造与历史、中文三足并立的学术格局。

讲座前一天,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院长王书亭教授、英语系主任李燕云教授及海外汉学研究所所长任增强博士与孟庆波进行了座谈,双方在外语学科发展、山东的农业传教士历史、典籍外译等广泛议题上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