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动态 > 正文

王银泉教授获得中心首个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

发布人:谢莉        发布日期: 2017-10-11    浏览次数:

2017年9月20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我院王银泉教授在去年顺利结项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之后在该级别项目申报上再次斩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在中国历史学科获得1个后期资助项目立项,为其上一个在哲学学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之后再次在交叉学科领域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此项目也是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立项单位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标志着该院在科研方面的一个突破。此前该院有两位教师曾分别在原工作单位获得过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为同一级别的国家级课题。

王银泉的此项课题《明清耶稣会士翻译与中西文化科技交流》以他多年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形成的书稿,以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的翻译活动为贯穿始末的主线,以适应性传教策略指导下的翻译活动活动为主要研究领域,以标志性人物和事件作为标签来划分耶稣会入华从事翻译活动活动二百余年这段历史的各个阶段,以“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双向文化科技交流作为考察对象,从中西文化与科技交流的高度出发归纳耶稣会士翻译活动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最终从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和中西文明交融与互鉴这一高度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课题指出了在这二百余年中,耶稣会士通过翻译活动架起了中西文化科技交流桥梁,促进了中西文化交融和文明的互鉴,同时在欧洲开创了一个重要学术派系:汉学。尤其是1687年后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他们的目的性更明确,因此自觉性更强,从单纯的观察和考察到发表自己的分析评论,这些耶稣会士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科技成就的时候实际上已摇身一变成为了欧洲最早的汉学家,他们的“中学西传”成果奠定了欧洲汉学的起源。课题同时衔接了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下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进一步突显本研究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全书共分9章,计30万字。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后期资助课题立项链接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7/0920/c219469-2954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