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暨第三届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高层论坛征文通知

发布人:谢莉        发布日期: 2018-06-11    浏览次数:

1698年3月7日,法国传教士汉学家白晋和新招募来的11名欧洲耶稣会士在法国西部港口拉罗舍尔搭乘“昂菲特利特号”(Amphitrite)三桅船启程来华,费赖之在《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中记载了其中的十人,他们是卜纳爵、利圣学、翟敬臣、孟正气、颜利伯、巴多明、南光国、马若瑟、雷孝思、卫嘉禄,他们一行于1698年11月4日抵达广州,今年恰逢320周年。巴多明等人入华有着非同寻常的背景,他们既不是像明末入华耶稣会士一样由耶稣会差遣来的,也不是像白晋等五位“国王的数学家”一样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特派而来,而是由康熙皇帝特派白晋作为钦差大臣返回欧洲去招募而来的。其中,巴多明、马若瑟和雷孝思等人在华期间,继承明末入华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卜弥格等传教士开创的文化适应路线传统,与清初入华的白晋、李明、刘应等人以及1698年之后入华的傅圣泽、殷弘绪、宋君荣、郎世宁、钱德明等法国耶稣会士,通过翻译儒释道经典和科学考察等方式,开创了17-18世纪中国-欧洲对话的高峰,为推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匠和法国早期汉学的先驱。

为了更好地对这些“饱学多能”的传教士汉学家的翻译活动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厘清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源头和汉学研究的脉络,从而更好地通过借鉴历史来获得对当下中外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的观照,同时对中国翻译史研究提供全新的启示,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汉学》编辑部、文化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定于2018年11月2-4日在南京农业大学举办“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暨第三届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高层论坛”,研讨会由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提供学术指导。会议将邀请国内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重点聚焦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打造的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史上的这一高峰,通过翻译活动将中国儒释道经典与学术思想进行大规模对外传播的轨迹,关注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如何进入欧洲近代思想体系,影响欧洲启蒙运动,审视传教士汉学家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厘清文化沟通的双向互益性,探索如何在当下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促进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呈现跨学科和超学科范式,通过互学互鉴,促进学科建设彰显特色与高度。本次研讨会尤其欢迎立意高远、特色鲜明、内容创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有创新观点的综述性史料整理,或者是有特色的个案研究,或者是对中西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提出独到见解。

本次参会论文将出版论文集,优秀论文将推荐到CSSCI核心刊物《国际汉学》发表。


一、会议主题

    中学西传与翻译史


二、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1. 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翻译活动人物/译作个案研究

    2. “中学西传”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研究

    3. 中西“礼仪之争”中的翻译问题及其影响研究

    4. 早期传教士诠译儒家经典普世价值与中国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5. 索隐派传教士对儒释道经典的诠译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易学研究

    6. 早期传教士翻译西传中医药文化及其在欧洲影响

    7. 早期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解读与欧洲早期汉学兴起

    8. 基于欧洲汉学三大巨著的中国文化经典翻译传播轨迹和影响研究

    9.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翻译活动与中国翻译史研究创新

    10.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现代启示与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


三、日程安排

    报到时间:2018年11月02日(周五)12:00开始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03日—04日上午

    离会时间:2018年11月04日下午


四、会议地点

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会议交流中心(翰苑大厦),具体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童卫路20号(详见下页图示及交通路线说明)


五、会议费用

会务费:900元/人,在读研究生(不含在职读学位者)凭学生证500元/人

会议主办方负责统一安排食宿,住宿费和往返交通费自理


六、报名方式

参会人员请于2018年9月30日前提交参会报名表,并提交中英文论文摘要(500字以内),发至会务组指定邮箱,会议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然后决定邀请对象,发出正式邀请函。限于接待能力,本次论坛参会者人数将控制在80人以内。


七、会务联系

钱叶萍:15895892462

张 倩: 13675100552

徐冬皓:13261345500

张文静:13482622816

会务组指定邮箱:sinology2018@163.com


主办:

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际汉学》杂志社

文化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

学术指导:

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




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CTCCS)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http://ctccs.njau.edu.cn)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精心打造的一个学术平台,成立于2015年,系学校批准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中心的成立是为了顺应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外语教育战略规划和国内翻译学的研究方向,也关注学科方向的前沿性和学科方向建设的可行性,契合学科建设必须树立有重点才有突破,有突破才有快速发展的理念,通过实现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和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辟新的领域和新的研究方向,突出学科优势,彰显学术高度,抢占制高点,呈现鲜明特色,攀登新的高度,寻找学科建设的新的增长点,推动科学研究的差异化发展,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心成立两年多以来,通过首届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高层论坛以及第三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高层论坛的成功举办,打出了学术知名度,中心网站也集聚了很多学术资源,得到了业界同行的肯定和赞扬。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外语系,1996年归入人文学院,分设英语系、日语系。2001年12月成立外国语学院。2000年获得日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生。2003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获得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MTI)培养授予权,分设英语笔译和日语笔译两个方向,2011年开始招生。


《国际汉学》简介

《国际汉学》是国内第一份以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为主旨并持续出版的学术刊物。该刊创办于1995年,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亲任主编10余年,199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以后成为该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目前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主办,其宗旨在于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文化研究的视阈,目前已被收录为CSSCI 来源期刊。


文化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CCTSS)简介

文化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http://www.cctss.org)由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建的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负责运营,是一个联通政府、学术、民间需求与资源的公益平台,旨在帮助世界各国多语言读者和观众及时发现、翻译、创作和分享优秀中国文化作品的公益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关注中国文化的全球读者、观众、译者、专业人士提供找作品、找翻译、找资助、找渠道等服务,支持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文化机构之间开展深入广泛的文化互译合作。


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简介

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于2016年5月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与中国文化外译学术研讨会上成立,学会旨在促进我国高校汉学研究,持续开展交流研讨,加强全国高校外语院系海外汉学研究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推进国内比较文学和海外汉学的深入研究,构建全国性高校外语院系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学会成立后,将举办学术会议、青年学者论坛,并开展信息交流、学术合作、学术出版等内容。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https://gyy.bfsu.edu.cn/)成立于2016年12月。研究院旨在推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历史、宗教、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发展,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研究院以“文明互鉴观”为其基础,充分发挥北外多语言优势,展开中外文明、历史、宗教、哲学等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揭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中华文明的世界性意义,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国家人文交流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将其建设成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智库。研究院由张西平教授任院长。



附件: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暨第三届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高层论坛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