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动态 > 正文

王银泉教授应邀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办公益讲座

发布人:徐鹏浩        发布日期: 2020-01-02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21日上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特邀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举办公益讲座《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民建南京市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和来自南京社会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

王银泉在讲座中以南京大屠杀史实简介开始,指出与同为二战期间的纳粹屠杀犹太人暴行相比,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认知还相当欠缺,“联合国纪念缅怀大屠杀受害者国际日”也只指向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大屠杀。欧洲有被害犹太人纪念馆,美国首都华盛顿有纳粹大屠杀纪念馆。可喜的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在2017年通过动议设立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西方国家第一个地方政府通过立法设立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王银泉随后介绍了美国华裔张纯如撰写的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及其为了搜集资料而来南京寻访遗迹和采访幸存者的过程,尤其是她在搜集素材过程中发现了《拉贝日记》,为揭示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提供了铁证。同时也因为《拉贝日记》,使得丹麦人辛德贝格在江南水泥厂的义举得以为世人关注。2019年8月,南京市政府赠送丹麦奥胡斯市的辛德贝格雕像揭幕和展览在奥胡斯市举行,引起全球媒体关注,让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史实多了一份了解。

“南京是中国唯一一个国际和平城市,我们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为和平作出贡献。”王银泉说,“希望以此唤起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珍惜和坚守”。

王银泉随后概述了南京安全区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要西方人士情况。他结合他近年来应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邀请完成的南京大屠杀史实系列翻译,指出史料是记忆的载体,也是传播与认知的纽带。历史记忆更是人们迈向未来的基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南京大屠杀史实作为人类共同记忆,昭示着和平的可贵,启示着前行的方向。鉴于日本右翼势力拒不承认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史实,我们更需要建立世界记忆,国际传播是实现世界记忆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史实有更多的认知,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防止人类悲剧重演,珍爱和平、维护和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家传播,构建体现话语主权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体现国家意志,确立话语主权,从而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服务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等国家战略是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在关系到国格、民族尊严和家国情怀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更有必要和责任用国际化语言去讲述这段历史真相,使得这段历史成为真正的世界记忆,为推动人类正义与和平事业做出贡献!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这里开始!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收藏的纪录侵华日军暴行的图片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收藏的侵华日军发行的画报

讲座结束前,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表示,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真正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民族自卫战争,对于这么一个伟大而厚重的历史,仅有国家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民间记忆,把国家记忆与民间记忆相融,才能构成民族的记忆,只有民族记忆才能承载这段屈辱与光荣的历史。为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去讲述好这段历史,传播好这个史实,尤其是通过学术研究和国际传播,去增进国际社会的了解,共同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座最后,现场听众与王银泉和吴先斌进行了意义深远的互动交流,讲座达到了预期目的,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与听众互动交流

本次抗战大讲堂公益讲座由超星学术名师讲坛组织,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主办。

王银泉是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外语学科带头人,外语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翻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创始主任。近年来他充分履行了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职能,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南京大屠杀史实赴法国、美国、捷克和白俄罗斯展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品文字说明、语音导览词、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语音导览词英译审定等系列翻译项目10多个,其中包括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0集文献电视片的英文字幕翻译,美国历史频道和江苏广电总台合拍剧情片《南京之殇》全部台词翻译(该片2018年4月27日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艾美奖”)。2019年,他应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邀请,担任南京赴丹麦辛德贝格雕像揭幕和展览特邀英语媒体顾问,为该活动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发挥了积极协调和沟通作用。他同时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辛德贝格展览和纪念东京审判宣判七十三周年图片展完成了全部英译。2019年12月13日,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日报》对王银泉进行了专访,发表了《翻译史实累计50万字 南农教授推动南京大屠杀历史成为世界记忆》的视频新闻报道,充分肯定了他近年来完成的南京大屠杀史实翻译的重要性。该新闻报道随即被“学习强国”收录。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专题博物馆。由南京市民、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南京市政协委员吴先斌先生个人投资筹建和运营管理,是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红色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以及多家高等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4月被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该馆已拥有1300余件珍贵藏品,抗战类图书四万余册。展览由“南京城的控诉”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两部分组成,使人们从独特的民间视角来认知“南京大屠杀”这一段民族屈辱史。自2006年12月正式开放以来,该馆已接待参观群众6.8万多人次,其中接待美国、日本等外籍访问团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