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26日,多部委联合参与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承办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国家语委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翻译、对外传播等领域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论坛。“术语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教授,中国外文局王刚毅副局长,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奇处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外国语大学贾德忠副校长主持开幕式。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代表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应邀在此次论坛做大会发言并主持了第一场大会专题发言。
著名翻译家林戊荪先生,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术语工程”译审组组长黄友义先生,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前大使陈明明先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宏印教授等分别以《典籍翻译与文化传播》《对外翻译,话语权与文化自信》《习近平外交用典翻译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典籍翻译与术语系统》为题,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外研社章思英副总编代表术语工程秘书处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工程概况及术语的翻译和国际传播等情况。在四场大会专题发言环节,20余位专家先后就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文本翻译、国际传播和多语种传播等议题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意义重大;翻译时既要传达出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又让外国读者易于接受,使其在对象国落地生根。
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大会发言,他首先解读了国际话语权构成的核心要素以及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对于我国国际地位、国家战略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指出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根本目的是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他指出,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关键在于融通古今和融通中外,融通古今指的就是如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与利用,怎么样使得传统文化重拾现代价值、走向世界,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很多共同难题,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这就是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融通中外,既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又提倡在差异中反映自己,最终使一种文化在与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反观中得到发展和更新,这就是文化自觉。他随后就如何以中医文化这个中华民族国家文化标志符号为抓手开展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核心内涵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体系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设性思路。
韩震教授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时代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翻译好,把反映我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术语用最妥帖、最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向世界传播我国的古代文明、传统文化,讲述好当代中国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十一个国家部委联合参与的国家级重大项目,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配以准确简明的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术语工程”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专家反复研讨,目前已完成术语编译400余条,遴选并确定术语备选条目900余条。2015年11月,“工程”团队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为题,成功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在推进术语整理及翻译工作的同时,“工程”团队通过图书出版及版权输出、会议研讨、网站及新媒体宣传、展览等方式进行立体化传播。2016年12月,首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大赛秘书处所在单位外研社还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联合推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推动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声。
转自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