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22日,“江苏翻译协会2016学术研讨会”在苏州科技大学成功召开。王银泉教授应邀出席并作大会主旨发言《中西文化交流视阈下的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研究》,从“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两个核心概念入手,徐徐展开一幅由耶稣会士和中国士大夫历时200多年共同绘制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画卷。从方济各·沙忽略到钱德明,向大家介绍了明清之际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归纳总结了当时翻译活动的特点、翻译观、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活动产生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此次研讨会由江苏省翻译协会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多家单位协办,来自省内外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72所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翻译服务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了大会。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许钧教授在开幕辞中提出了学术需要“坚守、交流、传承、超越”的八字方针。在谈及学术坚守时,许会长特别援引已经95岁高龄的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一生坚持从事文学翻译,译作涵盖中、英、法语种,至今仍然孜孜不倦投身翻译。许会长指出,我们应该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在学术观点自由交流、交锋的基础上进行超越。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研究范围广,议题不仅涉及翻译理论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而且还包括翻译家研究、翻译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战略”、语言服务等多个方面。大会安排了九个主旨发言。来自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魏向清教授和她的团队介绍了NUTERM人文社科汉英动态术语库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该术语库数据展示了我国人文社科术语的系统特点与翻译现状,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术语系统翻译及学术话语建设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King-Kok Cheung(张敬珏)教授以亨廷顿图书馆中国园林内的汉语英译为例,展示了华裔作家对汉语语料的处理,提出中国文化的翻译不仅是忠实之道,还要注重其翻译动因。中国翻译协会语言服务能力评估中心的张雪涛主任以“构架高校与企业语言服务业的桥梁”为题,展示了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阐述了语言服务行业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与高校所进行的合作。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朱晓敏副教授介绍了欧洲翻译硕士(EMT)联盟的发展及其现状,以及对我国MTI教育改革的启示。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银泉教授全方位总结了耶稣会士“中译外”翻译活动的特点,评价了其翻译观和翻译策略并提出了对现代的启示。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苏章海教授从宏观视角梳理了中国翻译实践的历史和与之相辅相成的翻译理论的演进过程,指出中国翻译理论自成体系,经历了一条从文章学传统到文艺美学传统的发展之路,提出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应该统一在自成体系的“中国诗学学派”整体框架之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建立“中国特色的翻译学”,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常州工学院的戎林海教授对诗人翻译家屠岸的翻译思想做了初步梳理、分析和探讨,彰显了成功翻译行为背后的独特译学思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范祥涛教授从翻译描写的理论视角,采用网络大数据检索方法和文献梳理法,探讨了早期汉语典籍的英语转译。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孟祥春副教授对数十位近现代江苏籍翻译家群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总体上呈现出“救亡—兴邦—化民—涵趣—弘粹”的阶段性特征,诠释了翻译与时代的互动关系,勾勒了中国近代思想潮流的嬗变。
除了大会主旨发言,会议还设置了六个分论坛,分别是:汉外翻译与国家话语及形象构建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与应用翻译研究、翻译理论与翻译家研究、翻译批评研究、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翻译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分论坛共有52位学者发言,各具特色,内容充实;讨论热烈,精彩纷呈。美国资深口译员Gerard Mare先生提出口译是一种表演的艺术;扬州大学的周领顺教授对葛浩文的翻译行为规律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探索;东南大学的郭庆教授结合Alpha Go大胜围棋高手的案例,构想了翻译教学与实践的未来场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陈顺意博士对林则徐的翻译进行了深入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何三宁教授对MTI学位论文写作模式与评估模式进行了探索……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绚烂缤纷,及至暮时,意犹未尽。
在22日闭幕式上,江苏省社科联何国军处长对本次大会给予了“选题好、规格高、人气旺”的高度评价。刘成富副会长和程爱民副会长分别对此次会议成功召开给予了肯定,并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希望。最后,大会在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严志军教授的“姑苏城里苏科美,译协盛会筑平安”的赞美和祝福中圆满落下帷幕。